1 頁 (共 1 頁)

別來無恙 話恙蟲病

文章發表於: 週四 3月 27, 2008 3:52 pm
小祁
感染內科 陳惇杰 醫師 蔡季君 主任(92年4月)

阿明,四十五歲男性,過去健康良好,在小港工作,附近有老鼠出沒,因連續十天的發燒、畏寒而住院,並伴隨明顯的頭痛、肌肉酸痛、咳嗽。理學檢查時發現左頸有腫痛的淋巴結,四肢及軀幹有紅色斑疹,左腋下方有約一公分的黑色焦痂。實驗室檢查發現白血球與血小板數低下,肝功能異常。因懷疑是恙蟲病,而給予四環黴素治療,於四十八小時後症狀完全消失。經血清抗體檢查證實為恙蟲病。

漢,應劭先生《風俗通義》:「恙、噬蟲,能食人心」。古人居住環境多草叢,容易被恙蟲叮咬,因此常相互問候:「無恙」。恙蟲病在我國史書上記載很早。晉,葛洪先生在《抱朴子》及《肘后備急方》中對恙蟲病的病徵及流行病學均有詳細的描述記載。

恙蟲病(Tsutsugamushi disease,tsutsu是惡疾之意,而mushi是指恙蟲),又稱叢林型斑疹傷寒(scrub typhus),或稱紅蟲病。其致病主要為被帶有恙蟲病立克次體(Orientia tsutsugamushi)的恙蟲幼蟲恙螨(chigger)叮咬而感染。感染立克次體的恙螨,會經由卵性遺傳而代傳立克次體,並於其四個發育期中,即卵、幼蟲、若蟲、成蟲各階段均保有立克次體,永久感染。

台灣各縣市都曾有病例報告,高危險地區為:各離島(包括蘭嶼、綠島、澎湖縣各島嶼、彭佳嶼、金門、馬祖等)、台東縣、花蓮縣之都市以外地區、台灣本島山區地帶。。恙蟲的動物宿主為囓齒類、哺乳類(羊、豬、狗、貓)、鳥類(鳥、雞)等,其中又以囓齒類為主。

感染機轉是帶有立克次體的恙螨寄生於野鼠身體上,野鼠奔竄於森林草叢中,當人活動經過這些鼠輩,其身上或葉片的恙螨即有可能跳至人們身上,因口器短小故喜歡叮咬皮膚柔軟處,如腰部、生殖器、腋下、乳房及眼周圍、腹股溝或肚臍周圍,吸取組織液,其唾液中的立克次體進入人體造成感染。
恙蟲病每年五月、十月至十一月有兩波流行高峰(驚蟄之後,正是恙蟲開始發威的季節)。
恙蟲病的潛伏期為六到廿一天。其主要臨床症狀為焦痂、淋巴腺腫大、發燒、出疹。如未適當治療,嚴重時會有休克及多重器官衰竭等現象,死亡率可有一至六十%之差異。要確定診斷恙蟲病,除了上述臨床症狀外,最主要靠病史(是否二週內曾進出野外)、發病期及恢復期的血清抗體來判定。

恙蟲病目前尚無有效疫苗。恙蟲病立克次體對氯黴素及四環黴素的感受性頗高,因氯黴素副作用較大,目前多用四環黴素或長效性之 Doxycycline,診治醫師依病情需要給藥治療,如於發病後第三天內治療,則須在六天後再作第二次服藥,以免復發。投藥後三十六至四十八小時內即可抑制疾病的進行。防治上最有效方法為:消滅其宿主、降低恙蟲密度及儘可能避免長期進入恙蟲活動地區,著長袖長褲(泡過permethrin或benzyl benzoate)/皮膚噴驅蟲劑(Dieth-yltoluamide,DEET防蚊液),於活動後立即洗澡更衣,若被叮咬可塗抹抗生素軟膏。也可於出門前口服四環黴素加以預防(Doxycycline,每週200mg一次,離開後仍須續服用三至四週)

恙蟲病如被延遲診斷,病人則會一直高燒不退,更會有嚴重併發症的發生,其中常見者包括如肺炎、呼吸窘迫症候群、急性腎衰竭及心肌炎,最嚴重者將可能致命。此疾病容易被延診。
2008年的案例,死亡的36歲男子於溯溪回家後2月24日發病,發燒到攝氏38度,身體也出現疹子,但並未出現恙蟲病的典型症狀——焦痂。醫院在三月一日就診斷男子感染恙蟲病,並給予治療,但3月11日,男子還是因為多重器官衰竭死亡,是今年首例恙蟲病死亡個案。

http://www.merit-times.com.tw/NewsPage.aspx?Unid=78800
恙蟲病在臺北市 四獸山現身
http://www.cdc.gov.tw/index_info_info.asp?data_id=1329
http://mab.mnd.gov.tw/scrub_typhus_symptom_protect.htm
http://www.cdc.gov.tw/file/38912_6061921296.pdf

按:恙蟲病屬第三類乙種法定傳染病,一週內通報
注意事項:
1.發燒不退
2.身上有紅疹,被叮咬處則有焦痂(eschar,「洞穿式皮膚潰瘍型焦痂」,常見在腋下、腹股溝或肚臍周圍)
3.恙蟲病的分布於中亞、東亞及東南亞;從西伯利亞東南部、日本北部至澳洲北部以及新赫布里,更西至巴基斯坦,甚至海拔10,000英呎高度之喜馬拉雅山上都有此病的分布。所以登高山時依舊要小心。

圖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