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纜車2004/06/29 

這是523曾經有過的點點滴滴...1997年在秦永杰學長的發起與規劃下,我們有了523網站,經過多年的累積以及歷任站主的努力和523會員的支持與鼓勵,我們有了目前的成果...現在,就讓我們一起進入時光隧道,隨著回憶之河,來趟回憶之旅吧....

版主: 老烏鴉, yp, 鄭博元

高山纜車2004/06/29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9:39 am

給馬市長鼓掌 (路人甲) ~第 1 篇~
北市貓空纜車定案 市府將自籌財源興建

(中央社記者黃瑞弘台北二十八日電)台北市貓空纜車定案,從起點動物園站至終點站貓空全長約四點一公里,需時約十四分鐘,全案今天經市長馬英九敲定由市府自籌經費約新台幣十一億七千萬元興建後,預計明年十月發包施工,最快民國九十五年十月完成。

貓空纜車起點與捷運動物園站距離約三百公尺,沿線設有動物園園內站、指南宮站至終點三玄宮站,每小時運量可達兩千四百人,規劃營運時間從上午十時至深夜十二時,單程票價暫定五十元。

貓空纜車全線約四點一公里,從起點至終點站所需時間約十四分鐘,較假日期間遊客搭乘公車或自行開車上山,節省三分之一以上時間。

市府今天開會討論貓空纜車案,由於動物園擔心原路線經過蝴蝶公園上方,會產生驚擾,經協調後新路線在園內繞了兩個彎,未來民眾可在園內站下車,接駁動物園遊園公車,參觀動物園。

先前市府規劃貓空纜車將採B0T方式興建,由於有其難度,馬英九今天裁示市府將自籌財源興建,完工後再委外經營。貓空纜車總工程費約需十一億七千萬元,市府將於明年十月發包興建,最快可於九十五年十月完工。

馬英九指示交通局,應結合動物園、貓空茶園及指南宮等景點,擴大貓空纜車外部效益。930628

(210.69.189.1) .. 2004/06/29(Tue)
--------------------------------------------------------------------------------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9:52 am

七年九班 (小山胞) ~第 17 篇~
--------------------------------------------------------------------------------
看七二土石流滿目瘡痍!
想高山纜車還執意要蓋?
(61.66.3.253) .. 2004/07/07(Wed) 20:08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10:09 am

林聰 (小小山胞) ~第 7 篇~
--------------------------------------------------------------------------------
我們當然反對高山纜車,不過可能有點錯怪了張景森,下面這段報導如果是屬實,張還算條好漢。
響應他的號召,雖然以後要到七彩湖會走到休克!

救丹大 張景森發動孫海橋之役
尤子彥/台北報導 /中時電子報

中台灣四驅休旅車的朝聖路線丹大林道,在七二水災之後,由於通往丹大林區七彩湖唯一的車道「孫海橋」遭沖垮,公路單位展現極高效率,已經迅速發包,待河水消退,將於七月卅一日前完成搶修。不過,經建會副主委張景森卻指出,孫海橋以上沒有居民,也沒有部落,只有一片遭濫墾及被休旅車惡行蹂躪的國土,張景森主張行政部門應以「不作為」的措施,拒絕孫海橋的重建,讓丹大林區封山復育。

他甚至表示,民進黨政府能否下決心改革、打敗這些濫墾濫伐者,落實標舉的綠色價值,維護黨旗的顏色,就看災後國土復育的「孫海橋之役」了!


為此,張景森還親手寫下「孫海橋的故事」一文。他指出,丹大林道舊稱「孫海林道」,是伐木業者孫海一九五七年所建。沿濁水溪上游丹大溪谷興建,由海拔四百公尺緩升到二千四百公尺,全長約六十二公里,直接挖到中央山脈的屋脊。孫海是台灣當時三大林業鉅子之一,孫海不知運用什麼管道取得丹大五千公頃原始森林的伐木權,據說老蔣收他當乾兒子外,還派工兵替他開闢這條林道。這條路原本僅開到六十二公里處,離七彩湖還有十二公里。一九八九年,台電為了高壓輸電工程,又開闢到海拔二九五二公尺的七彩湖。公路單位的地圖上還把她打上虛線,夢想有一天能開闢到花蓮的萬榮。

丹大地區原本生態資源豐富,有台灣獼猴、水鹿、山羌、台灣長鬃山羊、台灣蜓蜥、菊池氏龜殼花、曙鳳蝶等七種珍貴稀有的野生動物,本區屬於高海拔針闊葉林相,有檜木、台灣鐵杉、冷杉及台灣二葉松等,到處是高山百合、高山薔薇、和高山蕨類,混生林帶構成美麗的高山景觀。

但是孫海僱用許多退伍老兵,砍光所有珍貴的紅豆杉、紅檜、台灣扁柏,破壞原始生態,伐木後重新造林的產權也屬於孫海林業。禁伐林木後,孫海將林地分租出去,種植高冷蔬菜,盜墾者也順林道長驅直入,林班地遭濫墾不止數百公頃。雖然經過政府纏訟多年,高山陡坡上仍然到處都是菜田,一下雨就泥流滾滾,衝下山去。第一次登山到這裡的人,沒有不被這種景象嚇壞:居然有如此殘忍的菜農,連海拔兩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地區都不放過。高山破壞,使得山崩、土石流威脅加大,過去幾年來信義水里濁水溪沿岸災情不斷,下游的「地利村」也成為明星災區和「神木村」齊名。

張景森指出,該林地不止濫墾,繼續盜伐的情形也相當嚴重。據當地布農族說,不少種菜者勾結地方黑道,偷伐巨木和樹頭做奇木桌,利潤十分可觀,而山上的巨木和殘餘老樹頭被盜走之後,這些人就放火燒山,可塗銷列入帳冊管理的樹籍,盜林證據也可以一筆勾消,然後將森林火災歸咎於原住民打獵生火,抓原住民來扛罪,然後藉此銷案。

忿恨不平的原住民忍無可忍,終於放了一把火,將木造的孫海橋燒掉,想要斷掉黑白兩道盜林者的路。沒想到一九六九年,政府竟然將它改建成水泥橋,名字居然也還叫「孫海橋」,讓盜墾盜林者額手稱便。當地的布農族友人抱怨新橋說,「這種橋燒都燒不掉」!

雪上加霜的是,因為丹大林道是距離長、海拔高,又通達極美麗的七彩湖,竟然變成四輪驅動吉普車族的朝聖地!只要是非汛期,一到假日,在這條路線上常可見到少則二三十台,多則上百台的吉普車在此奔馳,多數吉普車玩家從萬大溪或武界林道一路開到信義鄉,涉水長驅直入,輾壓溪床及丹大林道,盡情蹂躪美麗的七彩湖。七彩湖已經被台灣的山友改稱為「悽慘湖」了!

張景森認為,這條罪惡林道每次遇到颱風或大雨一定多處坍方,政府也行禮如儀,迅速運用國家的人力、物力,甚至於用直昇機去搶救!但如今應該感謝敏督利颱風,大自然的憤怒取代公權力,沖毀孫海橋。橋樑沖毀後,高山濫墾、盜伐、破壞生態、土石流、洪災,就這麼簡單解決了,站在保育國土的立場,更衷心希望孫海橋不要再復建,把丹大溪流域和卡社溪流域還給大自然。
(61.222.144.21) .. 2004/07/21(Wed) 11:04 [留言編號:1374]
--------------------------------------------------------------------------------
laisun (小山胞) ~第 18 篇~
在近期的科普雜誌中,閱讀到一篇有關於美國引回北美灰狼,而對於其棲息地生態的廣大影響。文章中描述一九三○年代以前,北美灰狼生活在美國黃石國家公園區域,但是後來因為獵人捕殺而遭到消滅,少了這個食物鏈上的最高層消費者,使得其主要獵食對象︱麋鹿得以大量繁衍,結果造成該生態區的植被被麋鹿大量啃食,許多物種因為植被的缺乏而被迫遷移他處,該地的生態受到長達七十年的全面影響。

  終於,在一九九五年美國相關單位決定從加拿大引回三十一隻北美灰狼,使其重新進入黃石國家公園生態圈。結果相當令人詫異,經過八年後,專家發現北美灰狼數量緩慢增加、麋鹿數量減少到接近合理範圍、新枝嫩芽不再被麋鹿啃食殆盡,由於植被慢慢回復,鳴禽類、海狸等倚靠當地植被維生的物種也開始回來原棲地,更由於木生植物得以生長,而穩固了當地河岸、降低河水溫度及速度,間接改善鱒魚的棲境,而使鱒魚長得更肥大。

  文章最後做出評論,引回原棲地的這三十一隻北美灰狼只是發揮牠們本能︱獵食麋鹿,便對恢復黃石公園的生態平衡產生巨大的影響。同樣的目標,若是由專家來達成,恐怕所費不貲。

  對照近日台灣因為敏督利颱風造成台灣中部山區自然地貌嚴重受創,植被破壞、土石流橫行、河川改道等情況,威脅當地住民的生命財產安全,甚至演變成地方與中央對抗、族群問題的政治事件。

  北美灰狼的故事告訴我們,大自然的魔力不在專家學者的腦中,而是在於人類對大自然的友善、謙卑與尊重的態度!
(211.75.91.19) .. 2004/07/22(Thu) 14:40 [留言編號:1384]
--------------------------------------------------------------------------------
鄭廷斌 (大山胞) ~第 38 篇~
其實對事不對人,好的要支持壞的要批判,只是搞不懂張景森,他的有些想法會自相矛盾,高山纜車開過記者會後,邀請辯論他以一堆理由來搪塞

若真是好的政策就應資訊充分公開,攤在陽光下,讓全國民眾來了解與評斷,除非政策經不起考驗
(211.75.91.19) .. 2004/07/22(Thu) 16:07 [留言編號:1389]
--------------------------------------------------------------------------------
laisun (中山胞) ~第 23 篇~
哦,對了,上面那篇留言是我收到的一封E-MAIL轉貼來的,
不是我寫的,個人深表贊同啦…
(211.75.91.19) .. 2004/07/22(Thu) 16:55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高山纜車-步道協會寫的不錯文章 2004/07/29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11:21 am

高山纜車-步道協會寫的不錯文章
鄭廷斌 (大山胞) ~第 42 篇~
--------------------------------------------------------------------------------
環保運動沒有折扣~記反高山纜車 婁序平

1999年秋,我開始在美國唸環境教育研究所,在一個機會下學校安排我們去舊金山拜訪美國一個相當重要的環保團體--Sierra Club,並和一位環保運動的先驅者--David Brower會面。Sierra Club是國家公園之父 John Muir在1892年所成立的環保團體,David Brower曾為 Sierra Club擔任首位執行董事。

那年 David Brower已經八十幾歲了,仍心繫他一生最在意的保育工作。他年輕時是個攀岩登山的好手,經常在優勝美地登山,學習到很多自然的事,因此他曾說他畢業於「科羅拉多河大學」。中年後開始致力於環境保護,成功的保護了許多野生環境,也阻擋了許多道路、水壩和電廠的修築,最有名的案例是其在紐約時報和華盛頓郵報刊登全版的廣告,反對一個會淹沒大峽谷的水壩的興建計畫,經過充滿挑戰的過程,他們成功的讓政府瞭解到這個計畫是不宜的,最後放棄該計畫。

不過晚年時回顧過往的奮戰歷程也有許多失敗的案例,其中最讓David Brower耿耿於懷的是科羅拉多河上Glen峽谷水壩的興建。當年政府計畫在科羅拉多河上游興建數個水壩,為了阻擋下這些水壩的興建,他同意以興建一座Glen峽谷水壩作為交換。對於Glen峽谷美景的永遠消失,他始終心存後悔,了悟到打折扣的妥協,形同為這樣的建設背書。這使得他之後變為更激進,在日後的環保運動中不願、也不能夠再妥協。因為他經歷太多的環保運動,所以累積了很多智慧與心得。對於環保運動的成功和失敗結果,他曾說過:當我們輸了,就是永遠輸了;但當我們贏時,只是環境暫時不被破壞。David Brower還有一句名言:「我們不是從我們的祖先繼承這片土地,我們是向我們的子孫借來的土地。」但是他卻想修正為:我們不只是向子孫借這片土地,我們是向他們竊取這片土地,而且不覺得有任何罪惡感。

面對著台灣不斷的開發,我們也有著相同的沉痛心情,然而有更多的無力和憤怒。台灣一直在做的事是不斷在向子孫竊取土地,而且還用高築的債台、債留子孫的方式來進行開發,卻一點都不覺得有錯。以最近經建會提出的高山纜車評估計畫,因為一些學生、環保及登山團體提出反對聲音,卻被張景森批評為幼稚、不專業。環保團體非利益團體,從不為名利而發聲,只為良知。對於環境,環保團體和有識人士採取高標準檢視,提出反對意見,這亦是民主時代正當且應當的態度。極端缺乏生態教育和意識的國民,主導著國家的發展方向,環保人士對生態保育的呼聲,卻得不到共鳴與掌聲。

尤其這一年來因為選舉的考量,開出了大量的支票,不論是五年五千億建設的蘇花高、人工湖或高山纜車,都對環境有相當的影響,且必須花費相當多的經費,若由政府來進行開發,以台灣目前的財政狀況,難以籌措到財源,可能無法支付。若以BOT方式興建,則獲利者又是一些大財團,而環境、生態的破壞卻是全民承受,形成全民買單,個人獲利。但是短視近利的結果,讓我們的土地一塊塊被破壞。

對生態的態度是不能再用人的利益角度去考量生態了,因為我們已剝削地球母親到太過嚴重,生態早已偏離平衡點太遠了。目前我們修復她都來不及了,還去東搞西搞的,真正在保育上先進的國家(美國在我的標準上都還不是)如歐洲,是絕對不會再建新的纜車了。而且我們在討論某項工程興建與否時,不應該是設定為要建而去找很多理由來說服自己和大家;應該真正的去對這件工程做研究,過去的開發建設都忽略掉環境的成本,事後的補救卻都遠超出獲利,所以環境的成本絕對要反映出來。

大自然本身就有一套定律,和平並且長久地維繫每個生態之間的關係,人類若蠻橫地想改變生態結構,來行享樂之私,終究會遭到大自然的反撲。對於環境的維護,我們還是會繼續發聲、絕不妥協,因為我們有良知,因為環保運動沒有折扣。
(211.22.33.19) .. 2004/07/29(Thu) 14:06 [留言編號:1424]
--------------------------------------------------------------------------------
林聰 (小小山胞) ~第 9 篇~
斌哥所言甚是,希望我能幫你做些事!
珮兒的發言己經幫著寄給朋友了!如果有照片附在mail上就更生動了!
(61.222.144.21) .. 2004/07/29(Thu) 15:14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11:34 am

珮兒 (小小山胞) ~第 4 篇~
--------------------------------------------------------------------------------
最近收到兩封信,都跟蘭嶼有關
一封是天池正大興土木,興建步道
一封是對蘭嶼達悟文化有深遠影響的建港計畫
看了好難過,蘭嶼是我最愛的台灣離島,那裡也有我可愛的達悟族朋友,為什麼我們總是以觀光或台灣觀點來對待這裡的子民呢?不論你是否去過蘭嶼,希望大家可以幫忙他們發聲,我們的小小舉動,也許能發揮大大的力量。

「希望大家伸出援手,把這封信傳給有影響力的人。」
台東縣蘭嶼鄉新興國小校長鄭漢文在網路發起「搶救蘭嶼生態與文化」活動,呼籲各界正視正在大興土木的朗島簡易港工程對當地生態環境造成的破壞,可能使雅美獨木舟文化受到衝擊而消失,希望各界聲援促請政府停止在蘭嶼開發新港灣。
鄭漢文透過網路傳送他撰寫的「朗島不該建港」,以及蘭嶼社區發展協會總幹事施拉橫撰寫的「停止興建蘭嶼簡易港」等兩封電子郵件,逐漸引起台灣本島關心生態環境與文化議題學者和民眾的迴響。
從台灣本島到蘭嶼任教近四年的鄭漢文強調,不是反對建設,而是希望政府不要以台灣觀點,或僅聽局部聲音就在蘭嶼開發建設,應重新去思考以與自然結合的態度開發蘭嶼。
鄭漢文指出,在朗島簡易港建造之前,政府曾在紅頭村建造簡易港,敏督利颱風後,港口被破壞,政府資源就這樣浪費掉,實在很可惜!
令人憂心的是,政府建造簡易港的地點原本是天然港灣,擁有豐富珊瑚礁生態。在簡易港施工期間,原有海岸生態環境因此受到破壞。此外,這些天然港灣原本是蘭嶼特有獨木舟平時停泊與出海捕魚「要塞」,改建成簡易港雖然方便現代化機動船進出,卻讓獨木舟越來越難下海。
鄭漢文表示,當天然的港灣不見了,傳統的獨木舟也跟著消失,將使蘭嶼獨特的海洋文化生命力受到嚴重傷害。根據他了解,政府明年的離島建設方案編列二千四百萬元繼續推動朗島港澳工程新建計畫,蘭嶼五個部落未來都有興建港澳的規劃。
鄭漢文強調,蘭嶼並沒有那麼多機動船,政府卻要在環島各部落建造新港,達悟族人非常難以理解。鄭漢文在網路求援信中寫著:「是該為蘭嶼的朋友發聲。他們孤獨地與社會大結構對抗,可是微弱的聲音沒有形成輿論,是不會有力量的。」他希望大家伸出援手,把信件傳給有影響力的人,不要讓角鴞失去牠們的棲息地。
(211.22.33.19) .. 2004/07/29(Thu) 10:51 [留言編號:1422]
--------------------------------------------------------------------------------
珮兒 (小小山胞) ~第 5 篇~
【記者李蕙君/台東報導】

「我們不要水泥叢林!」部分蘭嶼居民面對政府不斷在島上興建朗島漁港通往天池的人工步道,表達他們無法忍受蘭嶼的自然美景被破壞。

暱稱「鳳梨魚」的民眾上網說,蘭嶼的天池才一年兩個月就變了樣,「為了闢建步道,沿途的植被破壞殆盡,走在人造的階梯上,周圍的樹都被砍伐了,熱得無處可躲。」

就讀中興大學農業經營系的郭文欽,連續3年都在蘭嶼度過暑假。他說,蘭嶼的美麗讓他迷戀,「許多保育人士拚命保護蘭嶼島上的生態和稀有動植物,卻趕不上墾殖的速度。」

郭文欽發現這塊土地上的居民有想法,聲音卻發不出去,只能盲目的保護生態,「這裡是邊陲化地區,很多方面都有問題,大家不要的就丟來這邊。」

他認為,蘭嶼人民如果能夠接受環境教育,可以自行帶領遊客觀光、了解文化,很多地方並不需要漢人協助,可是政府未真正關心這個島嶼。
(211.22.33.19) .. 2004/07/29(Thu) 10:53 [留言編號:1423]
--------------------------------------------------------------------------------
大膽 (小小山胞) ~第 9 篇~
我今年五月去蘭嶼的時候,郎島已經在大動土木了,傳統船停靠的海岸旁,就是巨大的水泥港,不知道那小小的海灣是不是已經被開墾了呢?
天池的步道也修築了一兩百公尺,沿途樹木不斷被砍掉。
小膽他們去年才去過,那時天池還沒開發步道,郎島也沒有人工港口,短短一年地貌已經改變許多。希望蘭嶼的自然風貌不要再被破壞了
(61.30.121.45) .. 2004/07/30(Fri) 10:36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文章admin523 » 週日 5月 29, 2005 11:35 am

再轉貼一篇文章
鄭廷斌 (大山胞) ~第 43 篇~
--------------------------------------------------------------------------------
每個人上山的目的或許不同,但是讓青山長在的想法應該是一樣的,只差我們還沒有行動而已 廷斌

愛山的人
步道協會 婁序平
 阿帕拉契山脈是美國東岸有名的山脈,它因為有一條全國最長的步道,而吸引許多人以走完全程為人生目標。這條阿帕拉契步道的構想是在1921年Benton Mackaye提出的,主張修築步道連結東岸各州原有的步道系統、公有的一些遊憩區,如國家公園、國家森林區等,提供美國人一種消耗體力的休閒方式,用以抒解都市人的緊張。構想提出後得到不錯的迴響,再經過幾次鼓吹,很快就號召了一群義工,以修築、維護、管理阿帕拉契步道為宗旨的阿帕拉契步道聯盟成立了,開始了理想的實踐,不過也經過十幾年的修築才完成全程。而至今這條步道的維護和管理,仍然是由這個非營利的義工組織繼續進行著。

 這條步道從緬因州一路延伸到喬治亞州,長度超過2172英哩,沿途經過了14個州,要一次走完全程必須要六個月的時間,不過每年都吸引上千人來走。由於氣候的因素,通常想要一次走完全程的人會在四月時到達喬治亞州的那端,在十月時到達緬因州的另一頭。由於阿帕拉契步道中途經過的點都是滿方便的地區,因此每走完一段就有人放棄,最後能完成的人可能不到五分之一。其實登山有時憑著的是一股堅定的毅力,其考驗著的也是這個部分吧?最為台灣人熟悉的阿帕拉契步道登山故事,可能是台灣曾翻譯過的一本有關一位帶著導盲犬走完全程的盲人的故事吧?這樣一件明眼人都不見得能克服的旅程,單想想一次要扛多少的裝備,路徑高低起伏,加上持續在野外生活六個月等,他卻能堅持的完成,他的毅力不得不令人佩服。

 不過有一本Bill Bryson所寫的「在林中漫步--有關阿帕拉契步道」,卻是滿特別的一本阿帕拉契登山故事。作者並未走完全程,但並不影響他深刻記錄下他對這條步道的研究、健行間發生的故事和健行時的想法。他沒有用完成壯舉的心態來看待他的行走,但書中因為加入很多有關登山的過程,所以更為耐人尋味。其實就像我們登山一樣,究竟在意的是登頂的紀錄,還是登山的過程呢?

 每個人登山的目的不同,有人是為了休閒、運動,有人是為了自我挑戰,還有人只是為了炫耀,而當然也有人只是為了愛山,想要去欣賞自然,欣賞沿途的風景。我是屬於後者的,因為我不是個善爬的人,不喜歡走很快,還有很嚴重的高山反應;但是很喜歡享受自然的安靜和多樣的變化,喜歡一個人走的感覺,覺得很貼近大地,所以我覺得我不是一個登山者,只是一個愛山的人,沒有好技術和體力,只是想去看山,讓自己的心靈得到滿足。

 另外,我覺得若能從自然的事物去讀出一些訊息,會是件有趣的經驗。在美東住時,曾去走過幾段阿帕拉契步道,記得一次是走賓州和新澤西州間的一段13英哩步道,路程雖平緩,卻礫石纍纍,而且石塊大大小小,多數都如同被敲打過、刀削過般的尖銳,因此走來頗為辛苦。走了一段後,我卻突然悟出一個道理,於是問我們的領隊:這一段路曾經是冰河經過的地區嗎?不然怎麼會有那麼多的石塊呢?後來去查資料,果然證明我的判斷沒錯,這段步道上的一個湖泊是冰河的遺跡,而部份地區因位在冰層邊緣地帶,石頭受凍而碎裂,所以就形成這樣的風貌。能從步道讀訊息是不是非常有趣?

 我喜歡阿帕拉契步道的自然,它的路徑相當清楚,卻沒有鋪上人工的路面,沿途也沒有太多人工設施。人們僅以白色油漆在樹上或石頭上做線狀記號,指引登山者方向。這是一項傳統,也是對自然衝擊最小的方式。事實上我在美東走訪過的幾個山區都是以油漆來做記號,如果不同的路線就用不同的顏色區分,在地圖上呈現的可能就是xx步道是藍色,○○步道是紅色等。油漆對生態沒有太大影響,只需隔一陣子重新漆上即可。至今仍以維護、管理阿帕拉契步道為宗旨的阿帕拉契步道聯盟在步道所經過的各州都有分會,每年都會發動義工進行維護工作。而我曾經參與的紐約華人登山會,每年也會參與當地登山社團發起的一年一度的步道維護工作,每個社團認養一個責任區,負責清理垃圾、修理步道和重新漆上指標等,我覺得這樣的活動是台灣登山團體可以學習的。

 因為有在美國登山的經驗,讓我對台灣的步道特別感到遺憾,到處紮著登山社團的塑膠條,還有刻名字在石頭上、樹幹上或指標、圍籬上,這都是我在美國不曾見到的現象。而這些年更嚴重且永久的影響(破壞),是不論高山或郊山步道被大量引進的外來石材作鋪面,使得步道完全沒有任何的特色了。目前林務局在推動的國家步道也已經用相同的模式在進行步道的整建。最近走訪新竹的鎮西堡神木群,當地的原住民就提起他們拒絕林務局整建鎮西堡神木群的步道,「因為不是每個遊客都喜歡走那樣的步道,有的人是喜歡自然的感覺的。」我心裡真的很感謝他們能做出這樣有智慧的判斷。但同一趟旅程我們也走訪了馬里光步道,才驚覺林務局規劃的國家步道已經在此動工了。和很多台北的郊山步道一樣的外來石材進駐了,還在入口放了一根好粗的黑色石柱。聽好友芳瑜說目前常用來修築步道的進口石材非常便宜,我不知道這些又是從哪一國運來的廉價石材(也許並不廉價),我總覺得他們好突兀,看到這步道的狀況,讓我開始煩惱起未來將全面推動的國家步道。

 一直不能了解我們台灣的政府官員的思維,一再的把錢花在不必要的建設上,最讓我記憶深刻的就是十幾年前澎湖望安在沙灘上修築的水泥步道,還有近年來台北市修築得太好的一條條登山步道,究竟我們人類要把自然隔絕到多遠,究竟踏在那平整、光潔的步道上和走在都市的人行道上有多大的差異呢?我真的很難了解。

 另一件讓我難過的是台灣人的登山態度。一直覺得登山是一種培養人耐心、耐力和謙卑態度的好方法,也是學習野外生活的技巧和團隊合作的機會,當然更是和大自然親近的時刻。可惜台灣一直沒有用正確的態度來推廣登山活動,除了拼百岳紀錄的惡質文化,很多人到高山上仍一貫的大吃大喝,且又沒有除了足跡什麼也不留的觀念,結果留下大批的垃圾讓大自然難以消化,讓後人難以忍受山容失色。我曾在一次登山活動中在營地附近挖出一大堆瓶瓶罐罐拖鞋內衣等東西讓人感覺非常不舒服。以前聽很多登過玉山的朋友說:夜宿排雲山莊是件很可怕的經驗,記得幾個國家公園成立以來,也雇過山青上山揹幾百公斤的垃圾下來,這是什麼樣的文化造成這樣的行為呢?

 我在美國唸研究所時,每學期我們都會做超過一週以上的健行,都在他們所謂的back country,也就是車輛無法抵達的荒野地區。在健行前我們每個人必須自行採購自己整個旅程中的三餐,食物必須是不需煮或用水沖泡即食的食品,團體在飲食部份只需分擔爐子、燃料和水壺,以力求裝備簡單。同時老師也要求我們每人準備一個垃圾袋,每餐製造的垃圾都裝入這個袋子,自己帶下山,甚至我們用過的衛生紙都不能留下來。每一個行為都力求對自然最小傷害為原則。我常常在和其他人溝通有關果皮的問題,很多人認為果皮是會腐化的應該沒有關係,但我認為:一、果皮不屬於那裡,對野生動物會造成影響,還有是否想過農藥的問題呢?二、高山上的溫度低,東西的腐化速度也就慢很多,會一直堆在那裡。我最喜歡說的例子是,曾讀過文章敘述:日本人統治台灣時,連花生皮都不准丟入淡水河呢!

 另外讓我不喜歡的登山態度是,人們常常在登頂後用征服山林來形容他所完成的壯舉,但我覺得那頂多只能視為一種自我挑戰成功罷了。登山是鍛鍊自己的體力和意志力的一種方式,登頂固然是一個目標,但過程才更重要。如果為了登頂而忽略路途中的風光,則是一件非常可惜的事,就有如入寶山而空手而回。喜歡自然的人,兩、三公里的路他們可以走上幾個鐘頭,每一個小地方可能都有吸引他佇足欣賞、研究、分享的地方。可惜的是多數的登山者只在乎攻頂,為了攻頂常在半夜出發,一路趕呀!衝呀!到山頂和石碑或牌子合照一張相片,算是完成此行目的,便又匆匆趕路下山。

 有一年夏天,和自然步道的伙伴由玉山國家公園管理處人員帶領到塔塔加附近的步道健行,沿途有他們為我們解說,使我們有較深刻的體認。印象最深的就是滿山的野花盛開,讓人驚豔不已,晏子說這裡是「上帝的花園」,的確看過一些電影天堂的場景,大致就是這般的情景。從步道上眺望玉山群峰,感覺壯闊而深刻,不覺升起一種敬畏的心情,並不覺得非要爬上山頂才重要,反而覺得遠眺是欣賞山的最好角度。

 曾有一群愛爬山的朋友,幾乎每隔幾週便會聚在一起爬爬台北近郊的山,當然我們也爬高山,但我們都很不喜歡,甚至害怕台灣主流登山社團那種拼命要攻頂的登山方式。我們都喜歡睡好覺,然後悠悠哉哉的到山裡走走;沒睡好覺又趕路時,很容易會出現高山反應,根本無法爬山,相信有類似經驗的人都會打退堂鼓吧!有一陣子我們幾個人想自組登山社團,推廣用比較輕鬆的方式來登大山,可惜後來不了了之。希望未來能有團體是以欣賞山、享受自然的心去爬山,相信這樣會吸引更多人加入登山的行列。
(211.75.91.19) .. 2004/08/03(Tue) 12:17
admin523
Site Admin
 
文章: 283
註冊時間: 週一 10月 04, 2004 7:56 am


回到 留言板精華整理

誰在線上

正在瀏覽這個版面的使用者:沒有註冊會員 和 7 位訪客

cron